杏林故事

列表

八闽文脉·人物 | “医仙”董奉:“杏林春暖”济苍生

大家都知道华佗,认识张仲景,但你听说过董奉吗? 在中药铺的匾额上常题有“杏林”二字,人们也常用“杏林春暖”四字来赞扬德艺双馨的仁医。 “杏林”的典故正是源于东汉末年医学家董奉。他的家乡在侯官县董墘村,属现在的福州市长乐区。 &

“杏林春暖,橘井生香 ”是什么意思?

“杏林春暖,橘井生香”说的是两个故事。杏林春暖:三国时期住在江西的名医董奉,给人看病从不收钱,只规定每看好一个小病,病人要给他栽活一棵杏树;看好一个大病,给他栽活五棵杏树。几年之后便长成了一片杏林。待杏林结果时,他又以果换粮,赈济穷人,于是被后人誉为“杏林春暖”。橘井生香:相传西汉文帝时,苏耽由于医术精湛、为人乐善好施而被称为“

杏林文化:为什么“杏林”代称医学界?“杏林中人”有何文化典故

在传统文化中,无论是中医或西医,“杏林”一词在医学界都是常见的辞汇。许多医家也以自居,有的名医家中都挂有杏林春暖、杏林高手、享誉杏林等匾额,这是称颂医生医术精湛、医德高尚。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,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。 据《神仙传》卷十记载:“……”根据董奉的传说,人们用“杏林

为什么中医界被称为“杏林”?

  “杏林”作为中医界的别称,由来已久。 据晋代葛洪所著《神仙传》记载,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,字君异,福建侯官(今福州)人,与当时的张仲景、华佗号称“建安三神医”。董奉少年学医,信奉道教,曾任侯官县小吏,晚年到庐山下隐居,《浔阳志·董奉太乙观》记载:“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”。董奉一面隐居修道,

“杏林”的由来,你知道吗?

医学故事“杏林”作为医界的别称,由来已久。但是,为什么单单将“杏林”作为医界别称呢,这里还有一段故事。 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,据《神仙传》卷十记载:“君异居山间,为人治病,不取钱物,使人重病愈者,使栽杏五株,轻者一株,如此十年,计得十万余株,郁然成林……”根据董奉的传说,人

关于“杏林”的传说

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上,“杏林”可谓是一枝独秀的奇葩。自古人们用“杏林”称颂医生,医家以位列“杏林中人”为荣,医著以“杏林医案”为藏,医技以“杏林高手”为赞,医德以“杏林春暖”为誉,医道以“杏林养生”为崇。 “杏林之家”,即指一家人都是医术高超的医生。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、杂志刊物也常以“杏林

杏林始祖——董奉

三国时期,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明、乐善好施,他隐居庐山期间,经常为贫苦百姓看病,却不收取分文,只要病人痊愈后按病情轻重,在他住所前后种杏树,病重者栽五株,病轻者栽一株。 几年后,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多株杏树。每当杏子成熟,董奉自己不吃,而是用杏子换来谷米救济贫民,人们称这片杏林为“董仙杏林